新闻推送AI

近年,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为社会各界人士均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彭凯平教授课题组的同学们在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做出了探讨和尝试,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工作展开介绍:其一,对于心理学研究者而言,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会提供怎样新的视角?其二,站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当人工智能开始越来越大程度地介入人类社会,会如何影响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自然语言处理,作为具有强大文本处理能力的研究工具,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比如,LiSiJia[1]等人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留守儿童日记的方法,识别并区分出了高心理韧性和低心理韧性儿童不同的语言模式,在分类方面相比传统的方法在准确性方面更具优势,为未来研究的心理韧性测量和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LeeHanmi[4]等人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分析‘替代性用途测试’任务中提示词与回答的语义接近性,提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创造力评估的新途径。



1 自然语言处理识别心理韧性


2 自然语言处理评估创造力

此外,机器学习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也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YanWei[2]等人在四十万中国青少年群体的样本中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等,分别识别出了青少年遭受传统霸凌和网络霸凌的重要风险因子,在社会层面上对于预防霸凌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柯罗马[3]等人也将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用于飞行员的选拔过程,在飞行员经验分类上达到了较高的准确性,为未来的飞行员选拔提供了新的方法。


3 机器学习方法检测霸凌的风险因子


4 飞行员选拔

在人机互动的领域,许丽颖[6]等人发现相比于人类歧视者,当算法成为表现出歧视行为的主体时,人类会对其做出更少的道德惩罚,尤其是当对于非拟人化的算法。这对于预防潜在的算法歧视具有重要的警惕作用,对于理解人类歧视的产生过程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WuJiaHua[7]等人从心理感知理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在人工智能与医学结合过程中,患者群体中“医疗AI厌恶”现象产生的原因。


5 人类对算法的到的惩罚欲


6 医疗AI厌恶产生的原因解释

站在人类的角度,王从余[8]等人发现,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外群体,其使用经验会提升人类对于自身的认同感,也发现了这种关系的文化差异,在西方文化中,人工智能使用经验对人类认同感的影响更大。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人类作为社会上现存的两大智能主体,王从余与彭凯平老师[5]也提出了智能社会心理学研究框架,为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7 人工智能使用经验对人类身份认同的影响


8 智能社会心理学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1] Li, S., Lu, S., Ni, S., & Peng, K. (2019). Identify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Chinese migrant youth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language pattern decoding.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07, 104506. (JCR一区, IF = 3.3)

[2] Yan, W., Yuan, Y., Yang, M., Zhang, P., Peng, K. (2023). Detecting the risk of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mong adolescents: A large-scale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47, 107817. (JCR一区, IF = 9.9)

[3] Ke, L., Zhang, G., He, J., Li, Y., Li, Y., Liu, X., & Fang, P. (2023). Pilot Selection in the Era of Virtual Reality: Algorithms for Accurate and Interpretabl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Aerospace, 10(5). https://doi.org/10.3390/aerospace10050394. (JCR一区, IF = 2.6)

[4] Lee, H., Zhou, W., Bai, H., Meng, W., Zeng, T., Peng, K., Tong, S., & Kumada, T. (2023).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for divergent thinking assessment. In 2023 IEEE 6th eurasi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ECEI) (pp. 198-202).

[5] 王从余, 彭凯平. (2024). 智能社会的心理影响与研究展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76-82. (CSSCI)

[6] 许丽颖, 喻丰, 彭凯平. (2022). 算法歧视比人类歧视引起更少道德惩罚. 心理学报, 54(9), 1076. (CSSCI)

[7] Wu, J., Xu, L., Yu, F., & Peng, K. (2021). Acceptance of medical treatment regimens provided by AI vs. Human. Applied Sciences, 12(1), 110.

[8] Wang, C., & Peng, K. (2023). AI experience predicts identification with humankind. Behavioral Sciences, 13(2), 89. (JCR二区, IF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