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我们该如何爱孩子?


我们该如何爱孩子

我们该如何爱孩子?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其实也是我写这本《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的初衷。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隔两三年就要在全球88个国家开展一次大型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最近的一次调查发现,在88个国家中,中国孩子的学习时间最长,远远超过排名第二位的国家,而且课外学习的时间很长。但是,中国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排名十分靠后。同时,中国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排名也不高。

这不仅让我深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一定要与痛苦为伴?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长期在讲台上与学生们探索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积极的心理、什么造就了文化差异等专题的教师。为师者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之痛”。

事实上,要解决知识与技术层面上的困惑并不难,真正的困惑往往源自生命的意义、个体的成就感与投入之间的比例,以及变化无常的情绪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这些困扰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个人真实的幸福与未来的发展。

让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满意、让教师这个职业更加令人向往和尊重的教育,变得更幸福,更积极,是我身为教育者的主要目标。

而,积极教育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以及全世界从事积极心理学研究与积极教育研究的人共同追求的生命价值。

积极教育是通过关注人心中的善良天性、人类社会的正能量,以及我们共同具备的灵性、悟性、善意和德行等,对孩子进行积极、正向的教育。积极心理学家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善良的种子,而积极心理学家所研究和探索的,就是怎样发现并培育这些美好的特质,最终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简而言之,幸福、有意义的人生是积极教育的结果,而积极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寻找获得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培育”这些“原因”,使之真正开花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教育要比现在所谓的“心灵鸡汤”、快乐教育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用积极教育培养孩子的品格

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以积极心理学、认知科学、文化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积极教育实践运动。积极教育从人文视野的角度出发,依靠科学的手段以及对实证的研究,对人类尤其是儿童与青少年如何在教育中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测量、评价与实践。

积极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已经开始在全球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术机构经过多年观察和分析后发现,真正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天赋,也不是知识,而是教育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以“品格优势与美德”为核心的积极天性、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这些积极天性的特质包括审美力、自控力、好奇心、共情力、创造力、专注力、责任感、勇气以及自信心等一系列与善意、高尚人格相关的要素。在《孩子的品格》这本书中,我也将积极教育培养孩子品格优势的这7个核心要素一一展开:

·情绪力:接纳、理解、管理自身情绪

·抗逆力:坚韧,心怀目标不放弃

·自我效能感:激发自身潜力,勇于突破

·自控力:自律、自洽,不惧诱惑

·天赋优势:欣赏自己,不断发挥自身优势

·专注力:全情投入,获得巅峰体验

·善良:懂得感恩,赢得他人的信赖与支持

最终,品格优势将成就“王者之力”——创造力、审美力、同理心,让孩子从容应对未来的竞争与机遇。